从2020底开始,就有不少媒体就爆出,飞利浦(Philips)正与竞争的大陆对手海尔、美的等企业进行接洽,以确定他们是否有兴趣收购飞利浦的家电部门,而该部门可能以最高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。
河南酒店行业资深观察者张旭云表示,飞利浦的空气净化器、电动剃须刀等产品,在国内销售还是比较受欢迎的。“但如果让消费者购买飞利浦品牌的大件,估计很少有人愿意。原因就是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担心,显然没有购买海尔、美的等国内知名品牌放心。”
对于消费者而言,购买耳熟能详的国内品牌,除了产品质量外,及时响应的售后服务以及便捷的渠道,也是消费者所看重的。
总而言之,洋品牌只要进入中国市场,就可以“躺着挣钱”的时代正在过去。如何更好地拥抱和适应中国市场,已经成为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国际巨头所思考的议题。
例如,去年年底,可口可乐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牛乳业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可牛了乳制品有限公司。可口可乐方面公开介绍,上述新设立的合资企业将充分利用投资双方在乳制品研发、乳业加工技术、品牌影响力、分销渠道方面的优势,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一个全新的低温奶品牌,促进中国乳品消费升级。
近两年,不少跨国公司面对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,希望通过更本土化的方式来洞察国内消费者的习惯。但如果像加拿大鹅等公司,继续保持“老思想”,以降维打击的视野看待中国市场,等待他们的将是消费者的“用脚投票”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陆玖财经